三农|可降解生物地膜 “守护”秧苗成长
新技术的应用是提高农业种植品质的重要条件。临近夏种,在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大泗镇,一种新的插秧技术正在使用。
在大泗镇得稻农场,工人们正做着机插秧前最后的准备。现场,记者注意到,当插秧机工作的时候,随秧苗入田的还有一张黑色薄膜。
“这是一种可降解的地膜,大约90天后,可以降解成水和二氧化碳等有机物,最大的作用是能抑制95%的杂草生长。”大泗镇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孙卉说。
原来,这是水稻覆膜机插技术。插秧的同时,在秧苗周围覆盖一层环保、可降解的生物地膜。去年6月份,大泗镇得稻农场和南京农业大学合作,进行200亩的有机水稻种植。起初,田间的杂草问题困扰着农场的负责人,而水稻覆膜机插技术的应用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以前,都是人工除草,因为有机种植不能使用化学除草剂。但是人工成本越来越高,现在用这个可降解膜可以大大节约人力成本。”得稻农场负责人张春宁介绍。
除了抑制杂草的生长,可降解的生物地膜还能保证土壤的水肥不流失。尽管从地膜的投入来看,每亩花费约300元。但有机水稻的种植过程中,人工除草的开支得以大大压缩。另外,秋收的时候,加工出的有机大米在市场上的售价也较高。下一步,大泗镇将在有机水稻的农场和果蔬大户中间进行适度地推广。
记者:聂庆桢
编辑:徐涛
责编:赵倩倩
审核:吴军
- 省残运会|我市12名残运田径健儿节日刻苦备战2022-09-13
- 民生|新一轮“房地产政策”助推楼市升温2022-09-13
- 暖新闻|漫漫70年,他终于落了泰州户口2022-09-13
- 关注|江苏发布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安排2022-09-13
- 关注|市社科联深入企业找课题 为优化营商环境献策2022-09-13
- 文明创建|姜堰区溱潼镇西陈庄村登上“中国文明网”2022-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