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悦读•泰州红色珍档】《小白杨》讲述了一个泰州烈士的故事
朗读:董叶
董叶,泰州电视台《泰州新闻》主播。从业以来,多次获得市、省级电视新闻播音奖项,完成了江苏广电总台《潮起扬子江·泰州篇》直播等多次重要任务。
小白杨
一棵小白杨,长在哨所旁
根儿深,干儿壮
守望着北疆
微风吹,吹得绿叶沙沙响
太阳照得绿叶闪银光
小白杨小白杨,它长我也长
同我一起守边防
当初离家乡,告别杨树庄
妈妈送树苗,对我轻轻讲
带着它,亲人嘱托记心上
栽下它,就当故乡在身旁
小白杨,小白杨
也穿绿军装,同我一起守边防
“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微风吹,吹得绿叶沙沙响…”
1984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庆祝“八·一”建军节晚会上,军旅歌唱家阎维文的一曲《小白杨》迅速唱红了大江南北,并且在当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再度演绎。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因此一炮而红,此后的数十年间蜚声大江南北,并且成为家喻户晓的红色经典歌曲。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小白杨》的背后不但有一段十分感人的故事,而且《小白杨》的创作原型就是泰州姑娘孙龙珍。
1959年,19岁的孙龙珍响应“支援边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号召,来到新疆,她在巴尔鲁克山脚下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161团屯垦戍边,1969年6月10日,怀孕6个月的她在保卫边疆的战斗中牺牲,年仅29岁。遵照孙龙珍家人的要求,战友们把她的遗体安葬在塔城地区塔斯提河畔。同年8月被授予“革命烈士”称号。
1983年,塔斯提边防哨所战士程富盛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探亲。当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团坐在一起吃饭时,他自豪地讲述了哨所的光荣历史以及战友卫国戍边的事迹,当他讲完孙龙珍烈士的故事时,程富盛的母亲感佩不已。哨所炎炎夏日连一棵遮荫纳凉的树都没有,使老母亲难过万分。儿子离家归队那天,她把自家培育的20株白杨树苗郑重交到儿子手中,让白杨树陪伴战士们守卫边防。
哨所缺水,风沙大,小白杨苗相继枯死,最终只有一棵活了下来。1983年夏天,着名诗人、词作家梁上泉来到新疆,为孙龙珍的事迹和小白杨的故事所感动,于是满怀激情谱写了歌曲《小白杨》。此后,随着《小白杨》的广泛流传,不光塔斯提哨所被人们称为小白杨哨所、小白杨化作戍边军人的象征,小白杨哨所也成了边关将士的精神家园。
耳熟能详的《小白杨》至今依然在祖国大地回荡,依然动人心弦,这歌声是对小白杨的礼赞,也是对孙龙珍烈士的怀念。
后续:守护就是最长情的告白
在孙龙珍牺牲后,他的丈夫于志林追随爱妻来到161团戍边,每年清明节,于志林都会带着女儿来到烈士陵园为爱妻扫墓,再到纪念馆瞅瞅爱妻留存的唯一遗像和遗物。于志林常对女儿说:“你虽然从小就失去了母爱,但你妈妈牺牲得很光荣,党和政府不但为她树碑立传,还以她的名字命名纪念馆,这是我们家的骄傲啊!”
如今,那棵昔日的小白杨已经长成了高达30多米的参天大树。为了让孙龙珍精神和小白杨戍边文化在泰州生根发芽,江苏牧院园林学院安排专业老师进行白杨树的引种,通过枝条采集,移栽至孙龙珍家乡——城西街道引东社区,如今那些白杨树已经在烈士家乡扎根,就像烈士从未曾离开。
合作单位:泰州市党史方志办公室
指导单位:泰州市全民阅读办
组稿:陈小云 陆楚媛 赵采薇
编辑:康希
责编:赵倩倩
审核:吴军
- 时政|姜冬冬走访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机关2024-10-09
- 速看|刚刚,定妆照亮相!2024-10-09
- 周知|关于退休养老金,回应来了!2024-10-09
- 最新|刚刚,开幕!2024-10-09
- 聚焦|“潮涌泰州·市(区)篇”大型融媒体新闻行动走进兴化市2024-10-09
- 骄傲|巴黎残奥会冠军张变获省委省政府记大功嘉奖2024-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