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英雄”张桃芳③:头号英雄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70年前的朝鲜战场上,有一位来自泰州兴化的“狙击英雄”张桃芳,以442发子弹毙敌214人的战绩,创造了抗美援朝战场冷枪杀敌的最高纪录,跻身世界“十大狙击手”。泰州广播电视台特别策划制作了三集专题片《“狙击英雄”张桃芳》,以此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今天请看第三集:头号英雄。
“狙击英雄”张桃芳
第三集
头号英雄
↓↓↓
全文如下:
朝鲜的初夏还带着凛冽的寒意,上甘岭阵地一片寂静。
一大早,张桃芳还像往常一样,前往狙击台,没曾料到,刚进交通沟,一梭子子弹,贴着他的头皮飞过,张桃芳的神经陡然紧张起来,缩回掩体后,他又试着把脑袋一点一点往外探,又是一串子弹贴头皮飞过,他感觉到了空气中传来的杀气,高手过招,发现就意味着击毙。他想弄清楚敌方突放冷箭的对手究竟藏在什么地方。
张桃芳之子张军说:“他把帽子用枪给它举起来,这个狙击手很狡猾,他一下看了这不是,他也不打,看你只要一露他就打。”
张桃芳知道自己遇到了对手,而且自己已经暴露了位置,极其被动,于是他放低姿势向狙击台爬去,交通沟和狙击台之间有一小段空地,他急忙一个健步蹿过这段空地,这时,一串机枪子弹擦着脚后脚打来。跳进狙击台后,他从掩体里探出头,发现对面阵地上,两个岩石之间有一个黑洞洞的枪口。
张桃芳之子张军说:“有关资料记载,从美国本土调来一个有名的狙击手,他隐蔽在岩石的缝里面,你一露头,他就发现你了,他早就埋伏好了,因为当时志愿军不知道这里来了一个美军狙击高手。”
张桃芳不假思索地拿起枪,瞄准了对手的脑袋,然而就在他扣下扳机的那一刹那间,对手也发现了他,马上又是一阵扫射。张桃芳躲过子弹,静静地听着一阵接一阵的射击声,他耐住性子,敏捷地爬进了另一侧的狙击台,开始寻找下一次有利时机。
张桃芳之子张军说:“来回地变换射击位置,找到他的弱点,在换到第三个,还是第四个狙击台的时候,他俩基本上是发现了对方。”
张桃芳猛地探出头,步枪准星尖正好对着敌人露出来的半个脑袋,他果断扣动扳机,几乎就在同时,对手的子弹贴着他的头皮飞了过去。“当时我打出去的枪中了,敌人的机枪也响了,他在我后面,稍后一点,打来的子弹爆起来的土打在我的脸上,我现在好好的没事,可敌人倒下了。”
这是朝鲜战争中两个狙击高手之间的一场战神级较量,也是中国近现代史乃至世界军事史上最精彩的狙击对决之一。凭一把莫辛纳甘步枪,张桃芳以不足0.1秒的微小时间,死里逃生。这次较量之后,恼羞成怒的敌军对张桃芳和他的战友们发动一次又一次的攻击,但是都被机智勇敢的张桃芳巧妙躲过。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张桃芳单兵作战32天,以442发子弹击毙214名敌军,创下志愿军在朝击毙敌军记录,成为上甘岭狙击战的头号英雄。
这样的成绩,就是放在今天,用上先进的狙击枪也未必可以完成。于是很多人都说张桃芳是狙神,很多军事迷将张桃芳与芬兰的“白色死神”西蒙.海耶、前苏联的伊万西德.萨连科一起,归于世界十大顶尖狙击手之列,他也成为目前为止中国军事史上公认的最佳狙击手。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历史专业副教授黄建江:“以张桃芳为代表的志愿军将士,凭借一腔炙热的爱国热情,凭着自信、灵活和来源于广大群众的无穷创造力,将并不先进的武器发挥至极致,展示了志愿军将士的英勇气概和不畏强敌、制胜强敌的精神优势,彰显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
1953年7月18日抗美援朝夏季反击战结束,7月27日,中朝美代表在板门店正式签署《朝鲜停战协定》,张桃芳和一大批狙击手为停战协议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53年张桃芳被志愿军总部荣记特等功,并授予二级狙击英雄荣誉称号。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
1954年,24军选拔战斗英雄支援空军飞行员队伍建设,198人通过初选,最终仅张桃芳一人合格。他被调入空军,成为新中国第一代歼击机飞行员。
2007年张桃芳在山东病逝,享年77岁。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导演张艺谋正在筹拍的电影《最冷的枪》主人翁原型就是张桃芳。
策划:孙小平、刘芳、唐波
编导:冒乃新
剪辑:刘颖
解说:王娟
特效:申雯、荀桂根
- 时政|姜冬冬调研泰兴时强调 在“三个大抓”上挑大梁走在前做示2025-02-15
- 聚焦|泰州:城建项目按下复工“快进键”2025-02-15
- 项目|宁盐高速:开工即冲刺 灌注桩施工24小时不停歇2025-02-15
- 访谈|市科技局: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增强城市科创活力2025-02-15
- 三农|泰州:人勤春来早 春耕备耕忙2025-02-15
- 项目|江苏振华海科装备:订单排到年底 新增开票超5亿元2025-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