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40年40人·家在泰州 | 徐小平:“改革开放”的感恩者

来源: 编辑:岑丹 2018-08-15 18:52:27 查看数:0

五年前,电影《中国合伙人》红遍大江南北,而引起大家关注的不仅仅是电影的本身,电影背后所展现的人物奋斗原型也备受大家的关注,作为“新东方”集团的创始人之一,来自泰兴的著名天使投资人徐小平便是影片中的原型。前不久,我们前往北京,采访了徐小平先生,今天我们一起来分享了他创业的奋斗史和他难忘的家乡情怀。

1956年,徐小平出生在泰兴这座安静而纯朴的小城里,小时候,他一直渴望着长大后能到外面更为广阔的天地里翱翔。1978年,国家恢复高考,当时22岁的徐小平在泰兴文工团工作,不过,他怀着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奔向人生更高的舞台的追求,报考了中央音乐学院。1983年,徐小平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同年进入了北京大学任教。1987年,32岁的徐小平飞到大洋彼岸,在美国旧金山开始了边打工边学习的留学生涯。

从1987年开始,徐小平先后在美国和加拿大留学八年时间。上世纪九十年代掀起的出国热和留学浪潮成为了徐小平后来事业发展的基础,他八年艰苦的留学生涯也给他创立“新东方”留学咨询服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1996年,徐小平收到北大好友俞敏洪的召唤,他从加拿大回到了祖国,帮助俞敏洪成立新东方学校,他和俞敏洪,王强三人被誉为“新东方”学校的“三驾马车”,数以万计的留学生都通过他的指导顺利地开始了留学生涯。

回望自己四十年的奋斗史,徐小平觉得,自己的取得成绩的轨迹和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采访中他总是强调感恩,感恩时代给了他们这代人奋斗的机会。

成功创办新东方让徐小平在中国留学生发展史中占了一席之地,由于多种原因,2010年,徐小平在新东方集团上市时选择了离开。曾经被数以万计的留学生称为徐老师的他摇身一变成了“天使投资人”。和年轻人聊创业,投资创新项目成了徐小平人生和事业的“下半场”。说到创业,其实,早在40年前,他在学校里和同学们就萌发了创业的想法。

不过,当时计划经济时代的环境并没有让徐小平创业的“萌芽”继续成长,他和大多数学生一样,毕业后前往北大做了音乐老师,但是,这样的一段经历也成了他后来一个小小的遗憾。

著名天使投资人 徐小平:我还记得所有的同学都被请出去演讲过,后来有人就出了一个节目单,那你要想请我们去演讲的话,你就点呗,然后我们就出人去讲。设想一下,假如那个时候我有今天的创业意识,一个音乐欣赏的新东方就诞生了。但是不幸的是,由于没有创业意识,没有那种市场训练,  更没有企业家来辅导我们,大学毕业之后,这个事就没了,为今天想起来都觉得可惜。

离开新东方,徐小平和合伙人王强创办了“真格”基金,该基金创办以来,很多年轻人冲着徐小平的个人魅力来这里工作。多年来,徐小平先后投资了世纪佳缘、兰亭集势等近300家创业项目,并且取得丰厚回报。徐小平认为,年轻的创业者必须具备两大素质,创业型人格和创业型素质,二者缺一不可。

22岁时,徐小平离开泰兴前往北京求学,32岁那年出国留学,之后便一直在外打拼,泰兴老城的记忆一直在他的脑子里回荡。心灵深处的那个故乡作为自己人生的根基,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此,多年前,他以老家门前的三井巷为创作源泉,制作了脍炙人口的歌曲。

徐小平不仅有浓浓的家乡情,深厚的同学情也是值得人称道的地方。当年在老家泰兴,童继铭是徐小平最好的伙伴之一。两人在泰兴文工团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徐小平考取中央音乐学院后,两人虽然相隔千里,但是,一封封信件联系着当年他们之间质朴的友谊。

在泰兴市襟江小学校园走廊上,徐小平学生奖的各项荣誉非常引人注目。2015年,曾在襟江小学读书的徐小平不忘母校,给学校的孩子们设立了100万元的奖学金,设立”徐小平学生奖”,让孩子们个性发展,追求属于自己的成功。

虽然多年在外创业,但是这些年,徐小平也经常回到家乡,和家乡的年轻人谈投资,聊创业。在他投资的项目中,就有在泰州落户的项目,并且发展势头还不错。

对于未来,徐小平更加牵挂家乡的孩子们,他希望家乡的孩子们拥抱新经济,追求新技术,投身新产业,希望他们成为下一个40年里的时代弄潮儿。

全媒体记者 邹霖

编辑 岑丹

责编 戚翔

审核 季阳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