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卫视《新闻眼》播出《遇见最美的江苏》泰州篇:《祥瑞福地·泰州》
为了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展示5年来江苏各地发展变化和百姓故事,从今天开始,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推出13集大型全媒体系列节目《遇见最美的江苏》,全新视角,别样解读,讲述身边故事,发现美好生活。
今晚18点,江苏卫视《新闻眼》播出《遇见最美的江苏》泰州篇:《祥瑞福地·泰州》。
播出内容如下:
用别样视角解读江苏,讲述身边故事,欢迎继续收看《遇见最美的江苏》,今天我们要去的城市,是泰州。泰州,地处长江北岸,江苏中部地区的门户。承南启北的区位优势,让泰州自古就有"水陆要津,咽喉据郡"之称。如今,面对扬子江城市群的发展机遇,泰州与镇江、扬州一起,肩负起让这个巨大城市群挺直"腰"杆的作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镜头,从空中到地面,再一次,亲近这座祥泰之州。
泰州,这个江苏最年轻的地级市,与"苏锡常"隔江相望,与上海的时空距离不到3小时,地理位置独到。不过,与泰州市的年轻相比,泰州城一千两百多年的建城史,让这里兼具了吴楚越的风韵,和江淮海的气度。
溱湖,又名喜鹊湖,由江水、海水和淮水形成的九条河流汇聚而成,故有"九龙朝阙"的比喻。眼下,这里即将迎来螃蟹的收获季节。
江苏台记者刘康:秋风凉蟹脚痒,这一大早我就来到了溱湖边的这片蟹塘上,那么我今天来的并不是来捕蟹的,而是跟身边的这几位师傅学着怎么在这个湖面上下网布阵,在当地我们布的这个阵,叫 "簖阵"。
溱湖簖蟹养殖户蒋友晨:让我来试一试,这个要敲多深?水面下五十公分。这个要布成什么样子?"八卦阵"。
"簖",是一种渔具,意将竹枝或苇秆编成栅栏直立地置入水中,以截断鱼、蟹去路进而加以捕获。
溱湖簖蟹养殖户蒋友晨:螃蟹洄游的时候,爬进去,出不来。这是我们当地独有的吗?对,只有我们溱湖有。
一簖之隔分秋色。由于簖阵都高出水面,只有长到一定个头、力量足够的螃蟹才能爬过去,这样的蟹,叫簖蟹,与阳澄湖大闸蟹齐名。
在泰州里下河地区,用簖布阵捕蟹,已有千年历史。
老篾匠李师傅:(打簖)这是一个技术活,都是我们祖上传下来的,我跟我父亲学的,我父亲跟我爷爷学的。
李师傅兄弟俩,一个人负责材料,一个负责制作,编簖所用工具都是爷爷那一辈传下来的。
近年来,当地政府积极鼓励百姓成立水产养殖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给予相应补贴。仅姜堰溱湖地区,簖蟹养殖年收入达到2.4亿元,比五年前翻了一番。三分水七分地的里下河流域,用簖捕蟹体现了泰州人的智慧,而这份智慧也在当地造就了一处独一无二的奇景。
江苏台记者刘康:在江苏大地,一种独特的水网地貌,可以说是全世界罕见,这就是我现在身处的兴化垛田。这是泰州里下河腹地的传统农业系统。始于明代中叶,当时农民为适应环境变化,架木浮田、垒土成垛、垛上种田……这里也被世界粮农组织公布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为了修复垛田原始地貌特色、保护垛田生态系统。2014年4月,当地制定出台了《垛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规划》,将47万亩垛田列为生态保护区,严禁占用开发。
当地村民蒋大爷:候鸟回来了,环境好了,污泥全部没有了。
游客:这里就是一个天然氧吧,环境很美,原生态的,很舒服的,走一走。
从"一朵菜花"的山村田野转身成为"四季花开"的著名景区,如今,这里年接待游客超过500万人次。 "护好生态","种好风景",发展品牌农业、设施农业和观光农业,五年来,泰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43%。
泰州水多,船也多。在这里,木船曾和柴米油盐一样,是水乡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或许你并不知道,这种常见的小船,已经被泰州人推向了世界。
工人们正在忙这打造新的木船,打造手工木船,需要经历几十道工序,没有图纸可循,全靠造船师傅的经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木船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周永干:你不能一斧子把这个钉子敲下去,这样板子会开裂的,我们这边土话讲,叫哄钉入木,慢慢地把钉子送到下面的木板里。(有节奏的敲击声一小段过渡)
周永干出身造船世家,家里六代人都以造船为生。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木船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周永干:整个造船的诀窍,有72个诀窍。每一个诀窍都马虎不得,就必须要讲究工匠精神。在弘扬老祖宗的手艺的同时,研究新的品种。
如今,竹泓木船已经发展出5大类21个品种,占据国内旅游观光木船市场70%的份额。在这里,平均每天就有超过30艘竹泓木船被交付给海内外客户。如今,在威尼斯水城、普吉岛海边,游客们乘坐的木船,不少都有着泰州制造的标签。
小木船漂洋过海,而大船制造、锚链生产则更撑起了泰州制造业的半壁江山。
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生产管理部部长陈月峰:我们现在站在上面的,就是我们公司建造的,十五万八千吨的原油轮。总共到目前为止,这是第18条船,十五万八千吨的。
江苏台记者刘康:今年的,是吧?
对,总共。这个船坞,我们做过两条三十万吨的VLCC(超大型油轮)。
VLCC是超大油轮的简称,作为泰州的民营船厂,能够建造这样的海上巨无霸,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五年来,研发人员不断努力,现在,超级油轮在前期设计时,已经能够做到百分之百建模。小到螺母、垫片,都精准定位。
对几十万吨的巨轮和上千万吨的海上作业平台来说,锚链就是海上生命链。而全球规模最大的船用锚链和系泊链的生产基地,就在泰州。
亚星锚链副总经理陶兴:这个是系泊链,这个是120的,R4级别的系泊链。它的业主是巴西最大的石油公司,巴西国油。他新造的4艘,生产、储蓄、卸油平台,这四艘石油平台的生命链,全部由亚星锚链来提供。
江苏台记者刘康:这边的锚链好像特别大,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两环的高度,比我的身高还高。
陶兴:这两环的高度有1米87。
江苏台记者刘康:那他的重量呢?
陶兴:两环就靠近1.5吨。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海洋石油平台用的系泊链。它的抗拉强度,已经超过了40万吨矿砂船的(锚链)抗拉强度的五倍。抵抗两百年一遇的台风,飓风。
眼前这些R4级系泊链,全球只有三家企业能够生产,泰州亚星锚链则是亚洲唯一一家具生产能力的企业。别瞧这些锚链造型简单,但制造工艺却近乎苛刻。
亚星锚链副总经理陶兴:用高强度的钢来做的,高强度的钢,就意味着不能补焊。我们系泊链要求环环可靠,它最大的强度,在于它最弱的那一环。要求零误差,确保环环可靠。
为了保证锚链的质量,这台世界最大的4000吨锚链拉力试验机,成为了最关键的"试金石"。
亚星锚链副总经理陶兴:精度最高,最先进的检测设备,确保我们生产的每一个产品,是百分之百的优等品。
技术创新、精益求精。短短十年,泰州造锚链,就打破了西方国家近百年的垄断,实现了从追赶到领跑的跨越。今年,国际ISO组织颁布的海洋石油系泊链标准就是有由亚星锚链起草,完全采用亚星锚链的标准作为ISO国际标准。
船舶、海工产业加速转型升级;节能新能源产业、生物医药以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稳步发展。它们如同三驾马车,推动泰州对接扬子江城市群,实现未来在江苏版图的"中部崛起"。
泰州黄桥,在中华民族的红色记忆中,这里曾谱写过一曲气壮山河的华彩乐章。一首《黄桥烧饼歌》,更让黄桥和黄桥烧饼享誉全国。
江苏台记者刘康:说到泰州黄桥,你可能一下子会想起黄桥烧饼、百团大战。不过你知道吗?这里还是某种西洋乐器的全球最大生产基地,你能猜出这乐器是什么吗?
徐晓峰,是泰州黄桥古镇的一名手工小提琴制作师。
江苏台记者刘康:像您制作小提琴的话,要多长时间?
三到四个月时间。
江苏台记者刘康:有多少道工序?
两百多道工序。
为了追求最佳音质,反复修整马桥,不断调整音柱位置。每一把小提琴,制作师们都要精心对待。这样的精工之作,也受到了著名提琴演奏家吕思清的青睐。
黄桥小提琴制作师徐晓峰:别人找上门了,不光是对我本人的信任,也是对黄桥制琴工艺的信任。
在这个国内乐器行业首家特色产业园区里,建有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乐器博览馆。那么,泰州黄桥这个千年古镇,为何能与小提琴结下不解之缘呢?
黄桥乐器文化产业园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钱富民:这个产业,起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就开始做乐器配件了。当时,做公社的小厂,做小提琴,这个小提琴就发展成为了现在全球最大的小提琴制造厂,凤鸣乐器集团。从一家变成十家,又从十家变成现在将近两百多家的小提琴制作企业,包括提琴的配套产品,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无论个人工作室,还是小提琴生产企业,在泰州黄桥造琴工艺,不断融入技术创新,以精工质量取胜。与小提琴相关的专利技术,就达到了136项,领先全国。
凤鸣提琴负责人:我们通过科技,用微生物的方法,对木材进行处理,让木材里面的胶质、矿物质,清理了百分之六十以上,处理的木材,可以达到储存二十年到五十年的效果,这就让木材更耐用,制作提琴声音的穿透力更强,发音更均匀。像这个项目,全世界,都没有。
如今,泰州黄桥小提琴,连续23年全球销量第一,年产各类提琴产品超过70万只,占全国总产量的70%,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东方琴都。
江苏台记者刘康:每天,从泰州黄桥生产出来的小提琴,都会通过泰州大桥、泰州港、扬泰机场发往世界各地,现在,在我们采访车后面跟随的一辆大型的货柜车,就装满了泰州黄桥的小提琴,它要是到镇江或者常州,通过泰州大桥,只要一个小时,就能够达到目的地,这就是交通便利,带来的同城化。
作为世界最大的三塔悬索大桥,2012年11月通车的泰州长江大桥,形成了经济"虹吸效应",助推了泰州提速发展
作为长江进入B级航区的第一个港口,泰州港和世界级港口对接,实现了全天候、全时段和全覆盖。
将于2018年开建的北沿江高铁,将让泰州交通格局再度升级,实现从高铁洼地向高铁枢纽的华丽转身。
江苏台记者刘康:在这秋风送爽的夜晚,乘着画舫,在凤城河上游览,绝对是件非常惬意的事。泰州凤城河,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千年古城河,它如同一条项链围绕着泰州城,将沿河30多个景点连成一片。
城依水、水抱城,一条凤城河,流淌着半部泰州史,承载着曾经的辉煌与变迁,未来,潺潺流水还将向世人诉说怎样的故事?值得期待。
编辑:岑丹
审稿:单友健
- 兴化|稻虾共作 未来可期2022-09-19
- 活动丨在泰州,哪家“酸菜鱼”你最爱?2022-09-19
- 直播回看|泰州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葛志晖走进12345政风热线2022-09-19
- 预告|12345·政风热线:市(区)水利局今日上线2022-09-19
- 榜样|“审图快车”驶入项目现场为建设泰州更好营商环境2022-09-19
- 关注|刚刚!《新闻联播》报道泰州这事!2022-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