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直通全国两会】蓝绍敏走进新华报业全媒体直播两会特别访谈节目 用真心换来真情 用脚板丈量短板

来源: 编辑:阚月萍 2017-03-04 22:32:22 查看数:0

泰州市举办“百团千村万企大走访大落实”活动得到省委李强书记的多次点赞,并要求在全省推广这一做法。举办这样的“大走访大落实”活动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大走访访出了什么?大落实落实在何处?基层群众又得到了什么实惠?今天下午,全国人大代表、泰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蓝绍敏和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张凤阳走进全国两会新华报业全媒体访谈节目《今天我主持》北京演播室,聚焦这一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度交流。

主持人:过去我们中央、省委也都要求我们党员干部下基层、抓落实,泰州这次开展的“大走访大落实”活动,有哪些新的特点呢?还是请教一下蓝书记。

全国人大代表、泰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蓝绍敏:这个“大走访大落实”,它最大的变化是三个“全覆盖”。第一是参与走访的人员全覆盖,过去都是领导在走,少数人在走。第二是走访的面全覆盖,过去我们选择一个乡、一个村,然后选择一些户数,但是,我们现在要求把“大走访”最终要落实到村村到、企企到、户户到。第三是内容的全覆盖,过去我们下基层调研或者是驻村,我们更多的是农民的生活或者是脱贫攻坚、访贫问苦,在这个领域更多一点。但是,我们这次走访它就是聚焦聚力、富民创新发展,应该说是全领域的话题,就是问题在哪里、短板在哪里,只要是软肋、瓶颈通过走访都带上来。应该说从这个角度讲,它活动的主题更加鲜明,所以我们讲,把这个活动的主题确立叫“助力发展解难题,聚焦富民补短板”。

主持人:我们也想请教一下张教授,您觉得在全省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的当下,泰州开展:“大走访大落实”活动,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张凤阳:我想,泰州的这么一个“大走访大落实”的经验,也许它的意义并不仅仅局限于泰州,甚至可以波及我们整个江苏。我还特别有一个期待,我希望我们泰州的这样一个“大走访大落实”的好经验,能够在全国的范围之内产生广泛的、积极的影响。

主持人:蓝书记,开展“大走访大落实”活动可能有些党员干部下不去,或者有一些党员干部下去了也可能“蜻蜓点水”“一访了之”,那么如何防止“大走访大落实”活动流于形式走过场?

全国人大代表、泰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蓝绍敏: “大走访大落实”活动开展以来,确实是听到不少群众讲,多少年家里没有干部来过了,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又回来了。但是,也有一些基层的群众也有疑惑,他们担心什么呢?人来心不来,来了也白来;身到心不到,到了也白到。所以,在谋划“大走访大落实”活动开始的时候,就定位这是一个长期的而不是短期的活动,是一项务实而不是务虚的活动,也是一项全局的而不是局部的活动。明确要求,确保大家要做到进得了门、认得了人、说得上话、交得了心还要帮得上忙、解得了困、结得了对子、攀得了亲戚。具体来说,一是落实责任让我们的党员干部走下去。第二个,在访前培训让党员干部学会访。第三个是科学实践让党员干部访得深。到户头去,这五个东西你一定要问:要问收入水平,要问生活质量,要问生产情况,要问政策落实情况,要问致富门路。到企业去要五必知:要知企业生产经营,知科技创新,知和谐稳定,还要知发展环境,知目标思路等等。第四个是严格管理让党员干部真走访,通过这个严格管理让我们党员干部真走访。

主持人:开展大走访大落实活动,走访是前提,落实是关键。泰州在“大落实”上面有哪些工作举措呢?

全国人大代表、泰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蓝绍敏:这个光走访不解决问题,最后群众就会把我们说成是形式主义,就会把我们这个活动看扁。对此,我们大体上是从构建机制入手来推动各类问题加快解决。

一是强化主体责任。二是强化叫即知即办。三是强化专治专办。在普遍回应基层群众诉求的同时,我们对一些群众反映强烈,长期困扰基层的一些公共服务、生态治理、创新创业还有作风建设等老大难问题,我们明确了专项整治的项目下猛药、出重拳、用重点,解决一个、消灭一个,坚决打赢专项整治的歼灭战和攻坚战。

主持人:泰州最近的新动作不断,比如说2月23号,泰州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创业富民的30条意见”,紧接着也就是第二天,召开了创业富民三千人大会,这些举措跟我们开展的“大走访大落实”的活动有什么样的关联啊?

全国人大代表、泰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蓝绍敏:我们在走访过程当中啊,就发现基层的群众,他当然有很多很多很多的个性的小困难,但是他最要解决的一个大的问题是什么?就是希望尽快的富起来。老百姓要增收,最有效的手段要靠创业,只有靠创业才能有出路,只有靠创业才能富起来。所以在这么个背景下,我们研究出台了“创业富民30条政策”,条条都有含金量。我们很多部门讲的一句话,“把所有压箱底的东西全部拿出来了”,政府把所有能调动的资源都调动起来了。我们电视台有个图文频道都改成创业频道了。就是说,举全市之力去为创业者营造一个最好的环境,最浓烈的氛围,最低的门槛,最低的成本。那这个政策拿出来以后,怎么样子让它家喻户晓,我们也是用了些非常的手段——召开三千人大会还电视直播。估计有十万到二十万人收看,这个应该说一下子把政策的解读,把我们创业这项工作的推进,向全社会去公开。

主持人:泰州开展的“大走访大落实”省委书记李强批示表示肯定,而且要求在全省推广。就在最近省委举办的第四期县委书记工作讲坛上,李书记的讲话就是以大走访为主题的。那么泰州作为大走访大落实的先行者,我们刚才也讲到了,怎么样发挥这样一个先发优势 ,进一步将这一活动打造成“永久牌”?蓝书记有没有什么思考?还有机制的保障吗?

全国人大代表、泰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蓝绍敏:一个是畅通了党群联系,建立了不断线的连心桥。我们印了180万份的党群连心卡,走访的党员干部亲手把这个卡要交到群众手里,卡上有走访的日期、姓名、单位、联系方式等具体的内容,更关键就是这张卡我们干部走访的信息都在上面,就是说有了这张卡,群众一个电话就能找到我们走访的干部,可以随时做到叫找得到,叫得应,信得过 。第二个,就是说安装直通基层了解群众的“电子眼”。最近我们已经在开发一个叫党群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我们将实现一键通——点村知户、点户知人、点人知情、点情知策,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精准决策来提供一个可靠的依据。同时,也可以对党员走访进行动态的监测和及时的提醒,从而有效的推动基层治理,党建管理,走访落实情况。我们开玩笑来讲,也是一个“机器换人”。第三个是固化密切联系服务基层的责任,就是固化密切联系基层的责任网。实现网中见人、网中见事、网中见责。同时,我们还设立了固定走访日、专题访、条线访的机制,充分发挥这张网的最大的效用,积极地引导党员干部可以定期回访,长期联系,主动服务,确保活动可以常走常新,群众干群关系要常走常亲。

访谈现场,蓝绍敏还与专家和网民现场进行了互动交流。

全媒体记者:季阳  葛俊  沈忱  董叶  余盈

编辑:悦鸣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