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高考特辑 | 泰州历史上的那些状元

  • 20-07-07 16:40:08
  • 阅读量:0

状元宰相—李春芳

在兴化市东城门外,有一条明清衢道,古名通泰,清代起称作东城外大街,稍东有一条向北伸展的状元巷,就是李春芳早年生活的地方。嘉靖二十六年,李春芳一举夺魁,中了状元,奉旨在兴化东城外大街,跨街修建了“状元坊”。2009年,兴化修复了状元坊。

李春芳字子实,号石麓。南直隶扬州兴化(今江苏兴化)人,祖籍句容。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李春芳状元及第,后一直官至明朝内阁首辅。

状元宰相李春芳

古代科举考试最后一关是殿试,文举殿试第一即文状元,武举殿试第一即武状元。据考证,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举状元孙伏伽(河北故城县人)开始,到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河北肃宁县人)止,在这1283年间,科考的榜数为745榜,共产生了592名状元(一说504人)。其中,泰州一共出了5名文武状元,他们分别是王俊乂、李春芳、张兆璠、刘荣庆、刘国庆。

始建于明朝的四牌楼,位于兴化老城中央,四柱四门,四向皆通。四周檐下共悬挂着47块匾额,旌章兴化籍历史人物。其中,“状元宰相”的牌匾分外醒目,这里的“状元宰相”就是指的明朝状元李春芳。

考取状元后,李春芳被选入西苑,深得世宗眷宠,破格擢为翰林学士,迁太常少卿,拜礼部右侍郎,进左侍郎,后又代严纳为礼部尚书。当时宗室藩衍,俸禄难以为继。李春芳引经据典,制订种种限制宗室待遇的条文,世宗赐名《宗藩条例》,不久加太子太保衔。嘉靖四十四年(1565)兼武英殿大学士,入值内阁,参预机务。

李春芳自学士至柄政,六次升迁皆出于皇上特旨,没有一次经过大臣推荐。平时,李春芳简静醇谨,轻易不表态,但事关国家大计则毅然果断,所以深受世宗的信任。

李春芳生性恭慎,不以势凌人,在内阁时持论平直,遇事不急躁,且廉洁自持,馈遗请嘱一无所受。

隆庆二年(1568年),李春芳接替徐阶升任内阁首辅,成为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状元宰相

李氏家族历代贤才辈出,有“一门五尚书,四代九进士”之誉,“通儒达士,先后并出”,自李春芳以来共有进士12人、举人31人。此外,有太学生、监生、贡生、国学生、副榜等具备较高文化水准的人数有500多人。在近现代还出了国学大师李详、父子院士李继侗和李德平。


武状元第一人—张兆璠

张兆璠塑像

武举开始于武则天执政时期,由兵部主持武举考试,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跤等。泰州第一个武状元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是泰兴人张兆璠,字奂玙,他是江南进京赶考的4人中唯一衣锦还乡的武状元。

张兆璠出身官宦人家,是当地名门望族。张兆璠从小就喜欢舞枪弄棍,练就一身功夫,并具有非凡的气力,以勇武著于乡里。他善使一柄大刀,使将起来只见刀光不见人影,一盆水泼过去身上也不湿。因他排行第八,故乡人都称他张八刀。

乾隆帝钦赐张兆璠武进士第一人之后,当即授职头等侍卫。此后,张兆璠历任宜君参将,晋升副将,镇守开发边疆有功(奉命屯田新疆托克逊),又擢拔为兴汉镇总兵。后来,张兆璠被调任南昌。乾隆四十四年(1779),张兆璠再次出任南赣镇总兵,官至总兵之职。

在张兆璠的后代中,从事武职者众,他的从子张诗的六个孙子中,一个武进士,五个武举人。


刚正不阿—王俊乂

泰州出的第一个文状元叫王俊乂,字尧民,是北宋徽宗时状元。王俊乂是如皋人,当时如皋隶属泰州管辖。

王俊乂自幼好学,聪明过人,青年时更是专心苦读。他一度嫌城市喧闹,一个人搬到离城十里外的农村租屋读书。读书的地方方圆四亩,地势高平,四面环水。相传王俊乂每夜一灯清炯,光烛悠远,朗朗书声播四野。这种个性化的读书方式,为他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后来,王俊乂去京师开封求学,成绩为太学之冠。当时太学生分上舍、中舍、下舍三等,王俊乂为上舍生,可以直接选拔入仕;王俊乂以太学生考选列表上报,宋徽宗亲阅其文,擢为第一名状元。参拜时,徽宗见王俊乂身材高大,伟岸隽秀,大喜道:“真可谓是俊乂”。宣即提拔任用。他也成为一个未经进士科考试而是经“三舍法”考试取中的状元。

由于王俊乂一身正气,刚直不阿,多次拒绝权相蔡京、童贯拉拢,仕途一直受排挤倾轧,仅任国子监博士、太学博士、吏部员外郎、右司员外郎。但终因直言敢谏为蔡京、王黼之流所恶,仅以直秘阁知岳州。在岳州时,王俊乂勤政爱民,政绩斐然,47岁时英年早逝,死于任所。

王俊乂著有《易说》十卷,《王俊乂文集》十卷。《宋史》对他评价很高,称:“俊乂与李祈友善,首建正论于宣和间,当是时诸公卿稍知分善恶邪正者,二人力也。”


三科两状元—刘荣庆、刘国庆

中国科举史上,最牛的武状元要数姜堰刘荣庆、刘国庆兄弟二人。刘荣庆、刘国庆兄弟分别为乾隆四十九年(1784)、五十四年(1789)状元及第,故在中国科举史上有“三科两状元”和“皇榜连标第一家”之说。清践泳《履园丛话》中说:“泰州刘荣庆、刘国庆同胞兄弟为武状元,古今未闻,亦为熙朝盛事。”创造了中国科举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

刘荣庆(1762-1842)字崇碧,乾隆四十九年武进士,殿试一甲一名,授头等侍卫,功迁总兵,道光元年升贵州提督。刘国庆(1769-1833)字沐园,乾隆五十四年会试中得第一,殿试中一甲一名,状元及第,也因为累积战功,官至总兵。

据说刘荣庆在殿试时,将一块重300斤的大石放在膝盖上,用毛笔写下了“天子万年”四个大字,脸不改色气不喘。乾隆皇帝称赞刘荣庆:“文武天资,宜其大魁天下也”。刘荣庆就这样夺得了武状元。

现在的状元村里还有他和兄弟们当年练功用的一块大石头,石头高68厘米,宽34厘米,厚26厘米,两侧有凹槽,供双手掇石用。练功石重300多斤。刘家至今还传有一副对联:“五百年衣冠及第,十七世弓马名家。”说明刘家世代应武举考试,是对武科考试的一个最好的证明。

来源:泰州市博物馆

编辑:陈丹丹

责编:邵晓霞

审核:戚 翔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