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姜堰这位校长很神奇,三年时间,他让这所学校在校生扩充了近4倍……

  • 19-09-13 12:09:02

肖维松是姜堰区城西实验学校校长,多年来,他一直扎根教育事业,勤奋耕耘,默默奉献,始终坚守在教育教学第一线。通过他的苦干实干,终于把一个原先‘政府担忧、社会质疑、学生不愿去’的薄弱学校,办成了一个中考成绩姜堰公办学校第一的好学校,办成了一个老百姓和学生向往点赞的品牌学校。

见到肖维松时,他正在会议室开会,主要内容是为了给初一新生制定下个月的课程计划。

谈到刚刚接手城西实验学校的情景,肖维松仍然记忆犹新。他回忆说,2016年,这个学校只有光秃秃的几栋教学楼,小学和初中加起来600多个人,学生大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当地普通老百姓的孩子,孩子们的脸上都缺乏自信、缺少阳光。

由于姜堰区城西实验学校地处城郊结合部,外来务工子女多,留守儿童多,特殊家庭多,再加上乡村教育的特殊性,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异常薄弱,而最让肖维松担心的,还是教师队伍的建设。肖维松:“这个学校没有自己的教师队伍,都是来自于其他地方的交流教师。当年,政府为了把学校能够办起来,挂了三个牌子,一个是励才实验学校分校,一个是姜堰实验小学分校,一个是城西实验学校。”

面对这样复杂的情况,教学工作的阻力可想而知,再加上学校刚刚创立不久,不少家长不愿意将孩子送到这里就读,矛盾很大。教师潘亚静:“  四年前,我们老师上门去动员周边的学生到城西学校来上学。 ”

肖维松:“当时,我也感觉到很迷茫、很困惑。后来我冷静下来,就思考怎么带领这个学校,让当地老百姓子女和务工人员的孩子能接受好的教育。”

为了达成这一愿望,肖维松深刻剖析了学校发展现状,确定了用教学质量的提升来换取学校发展的办学思路。作为省特级教师,他发挥自身专业素养的优势,打造差异化教学特色品牌。根据学生的基础状况,分层进行走班教学,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上目标的制定、内容的安排、方法的选择、作业的设置,都采取分层要求。以便让不同基础学生都能跟班学习,都能学到自己应该能学到的知识,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学校要发展,关键在教师。作为一线成长起来的特级教师,肖维松深知老师对于学校的重要性,为此,他也着力打造学校自己的教师人才梯队,并从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不断提高教师们的教学能力。

姜堰区城西实验学校,现有班级48个,学生2300多人,数量扩充了近4倍。在肖维松的带领下,短短三年时间,学校先后创建成江苏省少先队文化建设品牌项目、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优质幼儿园、泰州市教育局“5+2工程”先进学校、泰州市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2018年中考,该校首届初三年级创造了奇迹,四星级高中录取比例等多项指标领先全区公办学校。肖维松校长,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开发区老百姓开垦了一方教育净土。

教师潘亚静:“每天,他是第一个到学校,最后一个离开,寒来暑往,从来没有休息日。这种精神鼓舞了我们不敢懈怠,抓学生习惯,抓学生德育,把孩子们都送到普通高中去上学。”

肖维松:“我有一个自己的信念,每个人都有发展潜能,人人能出彩,我认为,习惯比知识重要,能力比分数重要,情感比成绩重要。品德比什么都重要。 ”


全媒体记者:戴星宇

编辑:郑剑云

责编:邵晓霞

审核:戴浪青

评论
暂无评论